超音波破膜機能發出超音波在溶液中產生真空小泡。
清洗精密零件的機器,或是眼鏡行的清洗機都是利用相同的原理清去物體表面的小顆粒。
選用適當的頻率及功率就可以乳化油脂、或是將細菌的細胞膜打碎。
在實驗室,主要用這臺儀器打破大腸桿菌(Escherichia coli)的細胞膜,以取得重組蛋白質。
但機器總是偶爾會有一些小毛病,它的操作面版的液晶顯示幕先是出現破碎的字型,然後變全黑。
正常的操作下必須設定破碎時間、休息時間、及功率大小。所以雖然各項功能正常,卻也不能使用。
第一件事就是打給合作的廠商(雖然我很喜歡DIY修理,但總不是什麼都能修吧!)
業務很熱心地把機器抱走,幫忙將機器寄到台北由工程師評估。
回報的結果很不樂觀,工程師說機板太舊,有部分區域鈣化,所以必須更換整個電路板。
因為才剛把Wii手把修好,所以天真的我以為可以只換部分壞掉的零件即可。
「上面看起來都是插槽,應該可以只換小零件吧」我小小地發了點牢騷。
業務也很專業地說「工程師說晶片裡面是有程式的,沒有辦法另購零件裝上去使用」
報價是4萬5仟元,讓我不太能接受,業務人也很好地幫我再把機器送回實驗室。
其實剛壞掉我就試著拆過機器了,不過實驗室的六角扳手規格不符,要用英吋為單位的。
但是即然要自己修這種錢就不用省了。

把拆出來的電路板放在泡棉上,有一顆電容漏液(藍色柱狀)。
買了相同電壓及電容大小的材料重新焊上,開機...還是故障。
所以我面臨到了DIY以來最大的難題。應該是顯示模組壞掉。顯示模組是以14根排針與電路板連接。

應該是瞎貓碰上死耗子,把另外一臺廠牌型號都不同的機器的顯示模組換上,就好了。
即然知道問題,就很好解決了,拿了顯示模組去電子街一家一家問都沒有人有類似的東西。
不過也讓我多學了不少,有不少8051微處理晶片的書都有提到這樣的顯示模組。
市面上(自己跑去台中電子街調查的結果),多是16X1 16X2 20X2 40X2等型式。
而我所需要的是24X2的。在我努力不懈地詢問下,終於找到一家店願意幫我問他們的供應商了。
確認供應商有貨,我就馬上給了訂金,不到一個星期就有貨了。
照片上方的是新模組。沒有排針及背光板電源線。要另行購買,自己焊上。
新品看起來真的很有質感。
只要使用14支針腳就可以了,15、16是LCD背光電源。不過有拉線到另外一側。

插電測試正常(還未接上背光電源)
插電測試正常,而且還比原本亮,模組上有一個腳位可以用來調整亮度,不過我也懶得再拆開看了。
其實中間還有一個小插曲,因為邊做邊聊天,忘了把最重要的1、2號(電源和地線)點上焊錫。
裝上的時候根本什麼都沒有,比原本還慘,害我嚇出一身冷汗。不過焊好後就成功了。
- Mar 15 Thu 2012 18:46
修理超音波破膜機(sonicator)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
留言列表

